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城市有大脑 治理更聪明

发布时间:2022-04-26 09:34:10来源:
 本报记者 郝思斯 

  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数字化改革,在数字治理中,浙江展现出独有的智慧与特色。依托城市大脑迈向精准化治理的杭州,是浙江省推进数字化改革的缩影。本报就此采访了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院长罗卫东。

  数字化改革不仅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一次迭代和深化,而且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

  记者: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深化数字化改革,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从2016年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到如今的数字化改革,两个改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罗卫东:2016年,浙江率先提出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这是浙江运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系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重要探索,通过减少流程、合并功能,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此后几年,浙江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并撬动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

  2021年2月,浙江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改革的范围与体系性比“最多跑一次”大大扩展。这不仅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一次迭代和深化,而且是浙江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数字化改革形成1612的体系构架,第一个“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平台+大脑),“6”即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六大系统,第二个“1”即基层治理系统,“2”即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由此,形成了一体融合的改革工作大格局。

  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到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浙江的经验,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改革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打造管用、好用的标志性成果;二是形成了“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改革理念,把数字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推动改革;三是把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的目标,把数字化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数字化服务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

  通过城市大脑,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有了耦合的路径

  记者:什么是杭州城市大脑?杭州城市大脑在数字政府领域有哪些应用?

  罗卫东:2016年4月,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探索城市大脑的城市。城市大脑是指由中枢、系统与平台、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等要素组成,以数据、算力、算法等为基础和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全面、全程、全域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系统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通过杭州城市大脑这个系统化载体,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有了耦合的路径。

  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造城市数智治理平台和体系,这是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初衷。杭州城市大脑诞生,肇始于治理交通拥堵这个城市病。城市大脑将人、车、道路数据多端统一接入系统,加以人工智能分析技术,以庞大的数据形成城市交通实时大视图,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城市大脑建设以问题为导向,先后推出了11大领域48个场景应用,应城市治理的痛点、堵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而展开。

  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领域,城市大脑建设了“民呼我为”“基层减负”“清廉建设”等多个场景。其中“民呼我为”场景应用集成民意渠道,做到社情民意点点通、急事难事件件办、办理结果事事回、满意与否人人评。原先杭州包括12345在内有12个民意反映渠道,但服务模式和流程不同,从党政机关治理端看也显出民意反映碎片化、数据不协同而多头收集多头交办、回应度不高效等问题。通过“民呼我为”场景建设,实现六个转变:变多头收集为一端受理;变多头交办为精准领办;变多次注册为一键直达;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推送;变手动查询为即办即知;变就事论事为辅助决策。

  基层报表存在“多头报、重复报、更新难”等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防止各条线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基层减负”场景也称为一表通,回应了此重大需求,由市委办牵头,22个单位协同,业务整合、报表统一,实现“填报一个口、数据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由手工填报、多头录入变为一次录入、自动生成。

  在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城市大脑建设了“亲清在线”数字化平台。“亲清在线”于2020年3月正式上线,是在杭州城市大脑全面支撑下,通过对政府部门“轻量级”资源整合、数据协同所形成的,创新了政务服务模式。这一服务平台,将过去层层上报、层层下拨的兑付流程,再造为“零材料、零审批、秒兑现”的直达模式,让“人找政策”转换为“政策找人”。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政府惠企政策和人才补贴政策等都是线上申报、秒级直达。

  举例来说,今年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那么,哪些企业符合条件?谁去核实?如何保证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不折不扣拿到退税资金?在以前,企业可能要经过填表、审查、审批等各种流程,但现在通过“亲清在线”,我们可以实现在后台把数据库中集成的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全部打开,再通过算法进行自动匹配,符合条件就按照算出的税额,把退税界面推送到用户面前,点击确认后,税款就直接退到企业账户中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亲清在线”助力复工复产。从当年3月2日正式上线起,8天内为11.4万家企业、37.1万员工兑付补贴3.36亿元。目前,“亲清在线”已经累计上线政策639条、兑付资金163亿元,办件1287万件、服务企业46万家,切实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

  “亲清在线”平台再造了流程,也让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部门借此机会重新审视、建构与企业更加良好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它的上线实际是一种刀刃向内的改革,用数字化的算法来替代一大批早期的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员,只要信息能够准确、稳定、有规律地更新,这项工作就能精准完成,这对未来清廉政府建设非常有意义。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城市治理更聪明更智慧

  记者:未来杭州城市大脑将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

  罗卫东: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2021年3月1日,《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一脑治全城”的数智治理体系初步成型,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提升幸福感,自此有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条例》明确了城市大脑的基本架构、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定位,提出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集约建设、便民惠企、创新推动、整体智治、安全可控的原则。《条例》在城市数字治理过程中牢牢把握“科技向善”的方向,强调关注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利益,确保决策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透明可释、公平合理。总之,《条例》将推动城市大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推进,杭州城市大脑必将推出进阶版,在功能和内容上作出全新规划和调整。具体来说,杭州城市大脑已经在以下几方面继续深化探索:一是在推进数据协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预警预测和战略管理能力,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智慧化;二是围绕共同富裕重大改革,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问题识别更精准,让公共服务更优质;三是进一步完善指挥运营机制,统筹推动场景应用建设,加强各类治理主体良性互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