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在哪?到底要不要存?
■ 个人养老金与我们的养老保险有何不同?为什么我们要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收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继晔对记者表示,通过个人养老金制度,我国可以从“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过渡。
要点1
个人养老金是“补充”,并非“替代”
什么是个人养老金?简而言之,个人养老金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第一支柱就是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单位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养老金。”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已经覆盖超过10亿人,第二支柱也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而第三支柱此前一直处于制度的“空白”。
《意见》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
个人养老金出台之后,目前缴纳的养老保险就被替代了,未来养老要靠自己了?胡继晔表示,这其实是误解。“个人养老金与我们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没有必然联系,而且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只要你上班有单位就必须缴纳。但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是自愿性质。”胡继晔指出,个人养老金不会影响已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
“第三支柱的推出,其实是为我们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深入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第一支柱、第二支柱我们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第三支柱我们个人是有选择权的。”胡继晔指出,核心问题就是建立从现有的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理念的一个过渡。
为什么我国要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胡继晔指出,当下,很多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储备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他以黑龙江某地级市举例,“全市交养老保险的职工只有22万多人,每月每人缴纳几百元;而领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有27万多人,每月每人平均领取2300元。”不足部分只能靠财政补贴,财政压力很大。在年轻人流失严重的省份,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老龄化发展速度之快,仅靠基本的养老保险是完全不够的。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整体的养老压力。
要点2
最大吸引力在于税收优惠
《意见》明确,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同时,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税收优惠。按照2018年试点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若以上限额度每年12000元计算,每月可享受1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
胡继晔认为,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方式可以参考税延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
在个税APP上,除了大家熟知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外,增加了“税延养老保险”。简单来说,就是现在纳税人通过购买该险来提高个税起征点,等退休领取养老金时再补充税款。该险目前仅上海、福建、苏州工业园区三个地区可以买。根据2018年的试点政策,个税递延商业保险每个月最高不超过1000元。
按照此前试点,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能参与个税抵扣。一年缴纳12000元,如果个人所得税是在20%那一档的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至300000元),一年能节省2400元。
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建议,将税前抵扣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项目,简化税前抵扣流程。增加制度的吸引力。
朱俊生还认为,享受税收优惠的缴费额度较为有限,未来可持续提高。建议在新个税提高起征点、增加专项扣除的背景下,适当提高税延养老保险税前抵扣标准。比如,每月抵扣额度可提高至2000元或3000元。
要点3
优势在于“长期收益”
缴纳个人养老金之后,这笔钱能用在何处?《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自主选择,并承担相应风险。
从提取来看,《意见》规定,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死亡后,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
《意见》还明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实行封闭运行,其权益归参加人所有,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提前支取。
个人养老金与理财产品最大的不同也在于此。胡继晔指出,“你买普通基金,享受不到税收优惠,而且随时赎回也不利于长期投资。”
只要是投资,老百姓就会关注收益和风险。胡继晔指出,时间与风险紧密相关。“金融学基本原理是,权益类产品投资时间的跨度越长,相对风险就越低。”
胡继晔指出,一旦个人养老金全面发展起来,未来的个人养老金资产规模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
“以投资股票为例,美股在1926年到1996年70年间,虽然期间有大萧条,有黑色星期一,有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滞胀,但道琼斯指数依然达到了平均年化收益10.7%。70年间的年化,就是1+0.107的70次方。”胡继晔强调,如果长期投资基金并坚持不赎回,收益将会相当可观。
“如果把所有数据进行20年以上的长期跟踪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和美国呈现着类似的状态,就是权益类产品的收益率比固收类产品要高,当然风险也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如果超过5年,二者的风险程度快速缩小,超过11年,二者已经差别不大了。”
要点4
有望输送长期稳定资金入市
胡继晔在2012年就在文章中提出“养老金融”的概念,强调个人养老必须靠“金融”,传统的基本养老保险只能确保你老了以后吃饱青菜白米饭,要想吃海鲜大餐,还要靠个人养老金。人口问题也将加重“养老金缺口”的情况。
国外在养老金方面是如何做的?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美国退休福利采取的也是“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联邦社保基金(OASDI),即由美国联邦政府发起的强制养老金计划;第二支柱为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职业养老金计划,401K是第二支柱中最具代表性的计划;第三支柱则是个人投资的养老账户IRA(个人退休账户)。有专家指出,目前公布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与美国IRA比较相像。
“不管是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还是从散户的角度,都应当支持养老金长期投资,因为长期投资就会产生一个指数级的收益。”胡继晔指出。
同时,个人养老金制度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去散户化。胡继晔表示,保险资管行业、基金行业都将迎来利好。
光大证券研报提出,潜在养老金规模可观,有望为资本市场发展输送长期稳定资金。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将加快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通过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向资本市场输送更多长期资金,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一方面作为财富管理业务的天然要求,个人养老金可扩充投资渠道、增加中长期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其也有望为中国两亿多老年人口和超八亿劳动人口提供更多社会保障和投资选择。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个人养老金主要面向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投资需求,追求长期的绝对收益,对安全性和稳健性要求较高。个人养老金的大力发展,预计将带动长期增量资金配置相对稳健的产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如何激发个人参与意愿?
武汉大学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系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养老金分会理事王增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养老金是自愿参与,肯定有一部分人会被激励,但是如果他发现养老保险基金的税收优惠不充分,手续太复杂,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投资收益率不高,那这种示范效应就会是负的,甚至会引起大家的抵触。
之前有先例,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曾出现参与的主动性很低。比如说我要是参加的话,我要去核实我每个月的工资,要非常精准,可能精准到小数点两位。我每个月工资都不一样,就要每个月核实一次,免税可能免个二三十块钱的税,手续却要一大堆,这个过程当中激励效应不明显,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很弱。
如果说我们能够看到对比,一部分人用个人储蓄的方式保障自己老年退休后的生活,另一部分人通过个人养老金的账户模式获得更丰厚的收益,这种示范效应就会很好,有可能一夜之间就有更多的人进来。
因为个人养老金跟基本养老保险不一样,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可以一夜之间参保率就非常高,但个人养老金不是每个人都能一个月拿出1200元,有些年轻人可能就是月光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正面积极地引导为未来储蓄,而储蓄的前提就是我们的投资要准备好,我们的盈利方式、盈利工具要准备好,以及我们的税收优惠要有激励效应等等。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潘俊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